起名好难78641545
![]()
巴巴突发大涨,目前涨幅6%左右了,说是因为英伟达开始重新给中国开始供应H20芯片,阿里开始AI叙事了。
我今早刷手机就瞅见这消息,手一抖差点把刚泡的茶泼在键盘上——这股价跟坐过山车似的,上回跌到100块附近时,群里还有人喊“要跌到70”,更离谱的是有散户翻出前几年低点说“60都挡不住”。现在倒好,一个H20芯片的消息,直接把情绪从冰窖里拽出来了。
我琢磨着,这事儿吧,表面看是芯片供应解冻,背后其实是市场对阿里“AI标签”的重新认识。以前大家提阿里,第一反应是淘宝天猫、是菜鸟驿站,最多想想支付宝;现在不一样了,生成式AI火成那样,谁还没听说过大模型、算力基建这些词儿?阿里这些年可没闲着,从自研的飞天云操作系统,到给企业搭的AI算力平台,再到跟高校合作的AI实验室,哪样不是在闷头砸钱?
就说上周我去参加个科技沙龙,有个做电商的朋友吐槽:“现在搞直播带货,光靠主播喊没用了,得用AI分析用户弹幕、预测爆款,我们小商家哪买得起算力?还是得靠大厂的平台。”这话听着实在,阿里的云服务本来就有底子,现在再加上H20芯片这种“硬通货”,可不就像给AI这台发动机又加了把油?
不过我也不是盲目乐观。今早卖了点之前在112块抄的底仓,倒不是怕跌,就是觉得短期涨得太急——昨天还在108晃悠,今天就冲115了,总得落袋点安全感。但卖完我就有点后悔:要是真按AI公司估值,现在的价儿连零头都不够。
你看美股那几个AI龙头,算力、模型、应用全链条布局的,市盈率普遍都在50倍往上;咱们这边互联网公司,除了几个搞游戏的,大部分还在20倍左右晃悠。阿里呢?电商业务稳得像定海神针,现金流哗哗的,AI这边又不是白纸一张——你说它该算“电商股”还是“AI股”?
群里有个老股民说得实在:“以前怕政策风险,怕消费疲软,现在政策支持科技自立,消费也在慢慢回暖,阿里这两条腿走路,总比单腿跳稳当。”这话我信,毕竟阿里在云计算、数据库这些底层技术上砸了十几年钱,不是说没积累就能被替代的。
当然,也有人泼冷水:“H20供应是恢复了,可又不是独家供应,华为昇腾、寒武纪啥的不也在抢市场?”这倒是实话,但换个角度想,能进英伟达的供应名单,本身就是技术实力的一种认证——就像当年手机厂商抢着跟高通合作,不是因为高通芯片多好,是因为“高通认证”能给消费者信心。
说到底,股市这事儿,短期看消息,中期看逻辑,长期看价值。现在阿里的AI故事刚开了个头,市场情绪上来了,股价涨涨涨很正常;但要真站稳脚跟,还得看后续有没有实打实的落地成果——比如有没有企业因为用了阿里的AI算力平台,订单翻了倍;有没有开发者因为阿里的模型工具,开发出了现象级应用。
我今早卖了部分仓位,留了一半观察。不为别的,就想知道这波“AI叙事”到底是昙花一现,还是真的能带阿里打开估值天花板。要是过俩月,阿里的AI云服务收入涨了30%,模型调用量翻了番,那我准得再把卖掉的仓位捡回来。
反正我是这么想的:阿里这艘船,电商业务是压舱石,AI业务是发动机。压舱石稳了,发动机转起来了,船才能跑得更远。现在发动机刚点火,急着下船大可不必;但要是光看发动机响,忘了检查压舱石,那也容易栽跟头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