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拂面209496881
好多人还蒙在鼓里——原来外媒传的那些话,还真不是空穴来风!早前《华尔街日报》就盯着中国大模型喊“狼来了”,说阿里通义千问在全球范围加速渗透;更绝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,直接甩了句“通义千问是世界最顶尖的开源模型”。这消息一出来,评论区炸锅了:“黄仁勋这是喝了阿里的茶?还是外媒集体放卫星?”您别说,还真不是瞎吹——阿里在云计算和AI领域的底牌,藏得够深。
您知道吗?大模型的实力可不只是参数堆出来的。2024年我在深圳南山参加全球AI开发者大会,现场看了通义千问的实测:工程师用它生成一段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代码,10秒不到就输出了完整逻辑,连老工程师都拍大腿说“比我带徒弟教的还利索”。这背后是阿里云在算力调度上的“技术沉淀(长期积累的核心技术储备)”——他们自研的飞天操作系统,能把分布在北上广深的百万台服务器拧成一股绳,算力利用率比行业平均高25%。
可为啥大伙儿总觉得阿里AI“闷声发大财”?说个真事:去年我采访某制造业老板,他说车间里跑的AI质检系统,用的就是通义千问的工业版。以前人工检测一个零件要3分钟,现在AI扫一眼0.3秒,次品率从2%降到0.1%。您猜怎么着?老板到现在都不知道这系统底层是阿里的技术——“就觉得好用,管它谁开发的”。这种To B业务的“隐形存在感”,反而让阿里的大模型实力被低估了。
这里有个冷知识:全球大模型调用量榜单里,通义千问2024年Q1以18%的份额排进前三,仅次于GPT和Claude。更扎心的是,阿里云的AI训练框架“洛神”,已经被国内70%的大模型团队悄悄“抄作业”——毕竟谁不想用现成的轮子,非得自己从头造?
您是否想过?为什么黄仁勋会公开夸对手?可能是看准了大模型开源的趋势——阿里把通义千问的代码摊开,相当于给全球开发者递了把“技术手术刀”,未来谁用这把刀做手术,阿里都能分杯羹。这招“技术共享换生态”,可比单纯吹参数高明多了。
老广常说“真人不露相”,阿里的AI布局何尝不是如此?从电商推荐的“猜你喜欢”到工厂里的智能质检,从医院的影像诊断到城市的交通调度,通义千问早就在看不见的地方扎了根。
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