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麒书集
阿里炸锅了,一封内部万字长信,把马云都炸了出来。
一句话引爆整个互联网圈:连离职15年的老员工都忍不住了。
他叫原安,一个曾在阿里摸爬滚打过的前员工。他没有直播带货,没有短视频控诉,只用了一封冷静理性的万字长信,就把这个巨头企业最隐秘、最真实的脓疮,一点点揭开。
让整个阿里高层尴尬的,不只是信的内容,更是这封信的传播速度,它在内网病毒式传播,直达十万阿里员工邮箱,震动程度之高,逼得早已退休的马云都忍不住出来回应。
马云的回应很短,仅仅三句。
谢谢你的信。
写得很好。
公司发展有它的过程。
三句话,看上去温和、理性,实则充满无力。
有网友一针见血:这不是回应,是回避。
为什么一封内部信,会引起这么大震动?
因为它不是吐槽、不是抱怨,而是一位老兵对旧部队的清醒解剖。
原安的信揭露了几个关键点,句句都像刀子:
人才体系全面失衡
在阿里,会做事不如会说话。你做项目做到凌晨不如给领导做个顺眼的PPT,岗位晋升不是拼能力,而是拼站队。空降高管来了,把多年老员工架空,基层只能默默干活,没人关心你做成了什么,只关心你是否懂得表态、配合和服从。
阿里工牌,曾经是一种荣耀。杭州丈母娘择婿首选阿里,店家给员工打折。
但今天,它变成了办公室政治的符号。原来推崇的客户第一,如今成了老板第一。底层卷,领导躺,谁敢反抗,谁就被系统性消音。
没有业绩也能升P,写得一手好PPT,话术熟练就能一路高升。
产品数据造假、运营造势造繁荣,背后不过是堆砌出来的假象。员工们早就明白,只不过没人敢说。
原本能改写行业格局的并购项目,如今成了尴尬资产。
饿了么、优酷,这些曾经的明星,如今在集团内被冷处理。谁都知道钱砸进去了,水花都没激起来。
阿里的HR系统如迷宫般复杂,流程越来越玄学,规则越来越像形式主义的游戏。
老员工要离职时,才敢偷偷说真话。不是不想留下,是待不下去了。
互联网信仰的破碎,不止属于阿里
这封信之所以能火,是因为它说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心。
很多人评论说,看完原安的信,像是在读自己过去五年的公司实录。
从腾讯、百度到字节、京东,哪家公司没有类似的症状?
流程越来越多,人越来越累,事却没做成。
绩效越来越卷,话说得越来越好听,结果越来越无力。
有人调侃道,现在的大厂不缺聪明人,缺的是敢说实话的人。原安说出了大家不敢说的,尤其是在职员工更是感同身受。
而马云的回应被看作是这场危机中的“官方盖章”式总结:高情商地回避,低风险地发声,却没有任何触碰问题核心的诚意。
很多网友说,这封信不是阿里一个人的危机,是整个互联网行业文化的分水岭。
从理想主义的乌托邦,到今天的冷血绩效机器,整个行业在高速奔跑的过程中,丢掉了起点时的信仰。最早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,如今却让无数人在办公室里过上了最难受的日子。
很多人问,原安为什么敢说?其实更值得问的是:为什么我们不敢说?
他说的话本不稀奇,只是没人敢用实名说。这才是让人最唏嘘的地方。
写在最后:
每一个曾经对阿里心动过的人、曾为大厂拼命过的人,在读完这封信时,心中都会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。
原安不是来报复,他是在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。他说出了很多人心里的遗憾,也唤醒了我们对组织与信仰、管理与价值的重新审视。
互联网行业,需要反思的,远不止阿里。
你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真实的看法#微激励计划##MCN微伙伴计划#
